2024年05月20日 21:16 en
×

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丝路百科杂志社

首页 > 丝路百科杂志社 >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间:2020-07-15 10:32:27 点击:6099次

——“世界大同  天下一家”的视角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形势下,如何使中华文明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当下应当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从未中断过,中国很早就有自己的世界观、天下观:《尚书》讲的“协和万邦”,《周易》讲的“万国咸宁”,《论语》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讲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一直到李大钊、毛泽东讲的“大同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延续不断。古代的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一家,在当今的最新表达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建立新型国际外交关系,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构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呢?

下面围绕主题,谈两个问题。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中国文化历来讲求美美与共、计利当计天下利、“合作共赢”的外交目标。只有加强互利互惠合作交流,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光是自己发展还不够,还要大家共同发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看作是新时期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典范。“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之间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文化差异,相关国家存在着文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这些因素长期以来制约着相关国家开展合作。但是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为中国文化包容性的实现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倡议所秉承的“共同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理念均深深体现了中国“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他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远航西洋,历时28年,是历史上最早、最伟大、最有成就的航海家,比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还要早半个世纪。郑和下西洋走的就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树立了“合作共赢”的范例。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由200多艘大小船舶构成,最多的一次,航行的人数超过了2.7万人。郑和下西洋,沿途经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地方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非常可贵的是,尽管郑和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但是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任何侵略和掠夺他国的事情,更没有充当“海上霸主”,留下的只有中国同沿途各国合作共赢、友好往来的历史佳话。

郑和在出使过程中,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进行了大量的货物贸易,输出的是丝绸、陶瓷等精美工艺品,换回其他各国盛产的物品。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彰显着友好交流、和谐共处的文化精神。直到今天,郑和仍然被世界人民怀念。在泰国境内,建有一座南洋最大的郑和镀金塑像;在新加坡的海事博物馆里,还有一艘复制的郑和宝船,就是为了纪念郑和“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伟大精神。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友好往来的最好见证。

计利不应只计自家利,计利当计天下利。郑和下西洋,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最好例子。“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延续,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让各国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当今世界,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能脱离相互依存而独自发展。只有通力合作,互惠互利,才能互利共赢。

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所彰显的合作共赢精神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理想。只有合作共赢、和谐相处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因此,互惠互利才能相得益彰。在这个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时代,合作才能提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这是我们行稳致远,与世界人民共创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的文化自信。

“一带一路”中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切中了时代脉搏,契合了时代需求,并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中,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指明了一条各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蕴含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伟大思想。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光是自己发展,比不上大家一起发展,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才能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理想境界!在世界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更应当相互尊重、彼此认同、和谐相处,一同努力构建美好家园。

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

中国古人历来讲求“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在当今世界,“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显得弥足珍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发起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倡导不干涉别国内政,我们一再声明尊重各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我们能够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在当代的具体实践。

在对待世界各国的差异和不同时,我们应该从中华历史中汲取经验,采取“求同存异”的方针,以更好地促进世界和谐相处。正如孟子所说的“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阳光有七种颜色,因而绚烂;世界有多种文化,因而精彩。文明的多样性、多元化,正是世界最美好的部分。各国有各国的国情、体制和历史,怎么可能千篇一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追求共同繁荣。

各国有各国不同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只有认识到各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才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无独有偶,唐朝对外实行睦邻友好的开放政策,同时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唐太宗即位之初,有人建议他耀兵异域、震伏四夷,为唐太宗所拒绝,相反他采用了魏征“修文德,安中夏。中夏安,则远人伏矣”的建议。在去世前两年,太宗与大臣回顾对外政策时总结道:“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贞观年间,西北诸多部落首领到长安朝拜,请求上唐帝尊号为“天可汗”,在以利益攻伐相向的国际丛林法则中,唐朝的对外政策更显卓尔不群,也更具大国气象。可以说,唐朝在对待各国关系上正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理解“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就能更好地理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尊重差异,调和融合,协和万邦,包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在“和而不同”的思想下,才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让我们明白,世界是多元复杂的,又是普遍联系的,这就是世界的本质特征。而这种多元复杂性和普遍联系性,决定了世界的利益是彼此连接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一国独大,更不可能独善其身,只能和而不同,共同发展。

在天安门城楼的两侧,有两条醒目的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什么要把这两句话放到天安门城楼,放到中国首都最核心的位置,中国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上?世界人民大团结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在今天也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这既是一种政治宣誓,也是一种文化宣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自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承接着中国古代的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一家、大同世界的理想,也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性思考,再次体现了中国“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伟大精神。

总之,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有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这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巨大的贡献。“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具有宏大历史视野的概念,为解决未来人类自身的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新的国际秩序的方向提供了中国的解决方案和智慧,为构建和谐相处、合作共赢、和而不同的新型国际关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具有非凡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历史的长河是绵延不绝的,但是“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伟大思想无疑是古今一致的。

作者: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

本文刊登于《丝路百科》杂志2020年第4期

审校:张红霞

编辑:张一博

监制:沈建国 杨东平  徐志强  蒋涛

×

欢迎登录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login
  • 手机号
  • 密码
  • 验证码
  •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 立即注册

×

欢迎注册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registered
  • 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 密码
  • 再次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