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02:36 en
×

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丝路百科杂志社

首页 > 丝路百科杂志社 >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世界观问题

时间:2022-11-23 16:21:24 点击:2117次

DSC_5006.JPG

今年4月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个白皮书特别好,解决了长期以来我特别关切的问题。我一直认为五四运动后的100年里,我们对五四运动的国际面向认识不足、行动不足。“五四”一个面向国内,一个面向国际,但是越往现在走,我们国际的面向越缺少。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里面,一共有四部分,最后一部分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讲了三点: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中国青年的全球行动倡议。我觉得特别好,把国际面重新补上了,要不然中国是一个大国,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靠青年去做,如果大国青年没有世界观,没有国际面向,这个问题就太严重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非常好。

紧接着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世界观的问题,面向国际,这些不仅要在政策上提炼出来,也需要在学术上提炼出来,并且在实践上有一些好的学术指南,可以对标的一些人物、一些行动。今天的活动把读书、青年报告发布与丝路青年结合起来,很好。

我想探讨一下新时代中国青年世界观塑造的几个点,感觉挺有意义,因为你要把它做成世界观,这要几个基本条件。第一,你要永续,不能这个时段是,下一个时段不是。第二,要有共通性,不仅符合中国的国民性,我们的宏愿也要和世界接在一起。第三,具有实践性,能够让国内国际的青年共同实践。

从这几个点出发尝试找一下鲁迅和北京大学的关系,我找到了四条。第一条就是北大校徽的设计,确实是永续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校徽,没提太多的要求,只说这个校徽设计出来一代一代都要用,不会改的,目前来看北大的校徽就是最简约的,给你很多想象空间,这个校徽就是三个人,三人成众,可以象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意味着人的力量。

第二条,他说北大是常维新的。新,包括新文化运动,包括创新,新文化运动对当时时代的创新,根子里面是不断的创新,不是说这个维新完了后面就不维新了,这个新是永续的。我觉得他也提出了国际维度的问题,因为他当时有非常好的国际视野。现在社会发展和那个时代不一样,毕竟百年之后的中国青年和那个时期的青年不一样了,我觉得是一个不断维新的东西,要传承我们这种新的世界观,我觉得这点也是特别好的,可以继承下来。

第三条就是鲁迅对丝绸之路也有认识,有宏愿。他实际上是想走一走,现在丝路青年可以继承鲁迅先生的宏愿。他的宏愿是要理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世界发展与他生活的时代的关系。100年过去了,现在的青年也要去找这条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丝路青年要研究的东西很多。我觉得鲁迅先生的宏愿确实是一个特别好的连接点,因为我们讲“一带一路”的时候,讲历史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张骞,后来一代一代的人就有所间断了,鲁迅先生的宏愿是很好的连续。而且“一带一路”的原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达则兼济天下,要为这个世界作贡献,这一点又跟鲁迅先生所传承的批判精神有关。另外,我也读了一点钱理群的文章,他在社会上最有名的话就是现在大学生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说“一带一路”青年命运共同体是对克服精致利己主义的一种实践,所以这种实践非常重要。

第四条,鲁迅先生如果放到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他永远是青年,他是个百科全书式的“硬核”青年。他很“硬核”,这一点也是我们现在中国青年非常缺少的,尤其是现在的国际形势下,“一带一路”面临挑战,如果进行中出现困难的时候,这就得靠“硬核”,就要去努力,而且你要有真本事。这就是丝路青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责任感。从世界观的角度,这四条给我们的启示非常大,完全可以把鲁迅和“一带一路”青年命运共同体放在一起。


作者:翟 崑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鲁迅精神与青年丝路人的时代担当”主题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此文刊载于《丝路百科》杂志2022年第10期


审校:张红霞

编辑:张一博
执行副总编辑:季昌仁
监制:杨东平   徐志强   蒋   涛
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理事长:杨邦杰  
丝路百科杂志社理事长:白庚胜
丝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顾伯平

×

欢迎登录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login
  • 手机号
  • 密码
  • 验证码
  •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 立即注册

×

欢迎注册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registered
  • 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 密码
  • 再次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