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21:32 en
×

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丝路百科杂志社

首页 > 丝路百科杂志社 >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 形式、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1-01-25 14:57:50 点击:28650次

微信图片_20210805145433.jpg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围绕“共商、共建、共享”核心要义,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已经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力军。

一、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基本形式

1. 通过海外投资项目,实行产能转移与合作。伴随国内人力资源成本的快速上升、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企,很多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企业面临了很大的生存压力。通过在海外建厂,很多民营企业化解了竞争压力,获得了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些民营企业的优势过剩产能通过向海外梯度转移获得了新生。

2. 通过建立工业园区,让更多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浙江华立集团在泰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投资建立了各类产业的生产基地。在泰国建设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商务部首批认可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园区总面积12平方千米,迄今已有超过100家企业入驻,创造3.3万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已超过29亿美元,产值突破100亿美元,成为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最大产业集群地。

3. 通过海外并购合作重组获得技术、管理、市场等要素,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海外的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和其他优势资源非常丰富,加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我国企业资本的相对比较优势逐步显现,海外并购已经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的一条重要路径。

4. 通过获取海外矿产、农林牧渔等资源,延伸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在海外获取国内稀缺或难以获取的资源,或者供给国内相关产业,或者直接销往国际,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5. 利用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进军海外,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很多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把视野投向国际,或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品牌,拓展自有技术和产品的海外市场;或通过品牌战略联盟等方式将国外优势品牌和产品引进来,拓展国内市场。一批有实力的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

6. 承接对外工程和劳务合作,带动产品、技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山东青建集团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建筑业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平均每年劳务输出5000余人。正泰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企业投资并购、国际产能布局、EPC工程总包等全面开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如埃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多个国家布局光伏智能制造工厂以及输变电设备区域工厂和研发机构。截至目前,与80%以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产品和服务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设立了北美、欧洲、亚太三大海外研发中心、五大国际营销区域、14家国际子公司、22个国际物流中心。

二、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体会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走出去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己知彼,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投资国的国情、政治、法律、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以规避风险,可先从贸易开始,投石问路,熟悉所在国环境后再投资,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损失。要有市场优势,明确企业为什么进行海外投资,企业的竞争力、产品的市场盈利点在哪里,确保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得收益。不少企业通过在海外投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如下一些体会:

1. 以国际化规则重塑公司治理机制。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关键是以国际规则构建企业治理结构和能力,尤其是企业要打破传统的依赖性,以适应与政府脱钩的成熟的市场化、法治化的要求,打造和提升企业的素质和能力。一些成功的企业为此提供了佐证,他们普遍重视法律先行,在投资前认真做好法律尽职调查。

2. 要实现经营管理本土化。天津聚龙集团在印尼投资种植园项目中大胆吸引和启用不同国籍与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团长+政委+参谋长”的协同管理模式,即聘请当地资深经理人担任“团长”,由国内外派管理人员担任“政委”,负责综合管理与协调;另由通晓双方两国语言懂专业的华裔员工出任“参谋长”,辅助决策管理与沟通,为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综合人才。

3. 要推进文化融合。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非经济因素、文化交融、人心相通的支撑保障作用。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要走得好、走得远,必须要坚持合规经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勇担企业社会责任。

4. 要履行社会责任。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北京汇源集团、上海均瑶集团、浙江正泰集团等一批民企,于2015年3月发起建立绿丝路基金,致力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改善和光伏能源发展,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支持和好评。

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

当前,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面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内政策支持不到位、企业自身内功欠缺等方面的问题。

1. 政治风险。由于企业实力相对有限,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国家大多为东南亚、中亚、西亚、南美、非洲等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政局不稳、政府腐败的问题较为严重,企业投资风险很大。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存在政局不稳、政策变动频繁、西方势力干预等非经济风险,许多国家法制不健全,腐败严重,营商环境较差,从而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

2. 逆全球化风险。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际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单边主义及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美经贸摩擦等贸易争端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经营产生较大压力。受欧盟所谓“反倾销反垄断”以及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一些产品对外出口规模减少,利益受到损失;有的企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面对贸易摩擦选择盲目“出海”,在部分地区引发恶性竞争。

3. 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来自法律方面,很多企业短期内不能适应别的国家的法律,也有的国家和地区法治建设尚不完善、法律存在漏洞,导致民营企业在海外经常受到法律问题制约。一些企业由于对当地法律不了解,当地不法企业利用法律漏洞骗取货物,导致中方企业无法追诉。有些国家司法环境较差、社会契约意识薄弱、法律制度不健全,存在法律风险。

4. 文化风险。有的企业将在国内的做法简单套用到目标市场,遇到不少挫折。新疆不少企业反映,新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的目标国多为中亚、中东等宗教文化盛行的国家,若和对方企业在民族、文化、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契合点,生意就比较好做。反之,则投资经营风险较大。

四、企业自身素质制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企业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指出,企业就像一个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就像出远门,只有身强体壮才能走远路。身体不好的企业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会气喘胸闷吃不消,甚至病倒回不来。就调研情况来看,包括信息、人才、管理、产品、服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企业自身素质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1. 信息匮乏。商机即信息,获取有效信息是企业成功实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一步,而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目前政府部门对于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方向、重点、行业导向、区域布局等关键问题缺乏有效引导,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投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 人才紧缺。调研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招到通晓两国文化、熟悉国际化经营运作、懂管理能信任的国际化人才。商务、法律、财务、知识产权,甚至是语言类的专业化人才更是很难找到,对企业的境外投资造成很大障碍。尤其是企业国际化经营人才普遍缺乏。全国各地民营企业都反映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走出去”的突出问题。

3. 缺乏核心竞争优势。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没有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输出,更没有形成有认知度的国际品牌。

4. 合规经营意识普遍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国内新近出台的涉及对外投资备案审批、外汇、税收等政策不知晓;由于缺乏中介机构的法律、会计、投资、信息咨询服务的帮助,同时也缺乏主动采用中介服务的意识,民营企业在国外对东道国相关情况不了解,“走出去”损失较重。

5. 依托产业链抱团走出去模式尚未有效形成。民营企业“单打独斗”的现象较为普遍。

五、支持服务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1. 要加强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针对性,简化流程,提高便利性,降低享受政策门槛。整合政府资源,定期针对民营企业走出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细化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稳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预期。加强政策指导,根据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支持方向,结合民营企业竞争优势和“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特点,引导民营企业科学规划走出去方向,鼓励和支持企业目标清晰地参与国际竞争、布局国际市场。

2. 搭建服务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服务平台。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围绕企业“走出去”急需的法律、会计、投资、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专业化服务,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建立“全国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中心”,同时建立“全国‘走出去’网络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举办各种东道国政策投资信息发布、各类投资论坛,加强对投资数据统计与信息交流,减少中国企业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国家人事管理和人才引进部门要搭建“走出去”企业与海外中国留学生群体等各方面人才的交流互动平台,推荐更多懂外语、懂专业、懂当地国家文化的中国留学生、有关创业人员直接服务于“走出去”企业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服务企业“走出去”工作,解决企业“走出去”项目融资困难的问题。完善保险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海外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采取降低费率、扩大覆盖面、创新保险产品、提高理赔效率等措施,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风险保障的力度。

3. 推动民企抱团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立一批民营性质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鼓励国企、民企组成联合体“抱团出海”。进一步推动研究制定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在海外现有的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农业产业型等境外园区精细化建设,提升园区发展层级。发挥工商联的企业组织能力,积极组织企业赴境外园区实地考察,推动有意愿的企业共建园区或入园发展,积极开展园区推介招商活动,助推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与开展海外市场布局。

微信图片_20210805145641.jpg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印尼爪哇 7 号项目全面竣工)

作者:庄聪生(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

本文刊登于《丝路百科》杂志2020年第12期


审校:张红霞

编辑:张一博

监制:杨东平   徐志强   蒋   涛

×

欢迎登录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login
  • 手机号
  • 密码
  • 验证码
  •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 立即注册

×

欢迎注册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registered
  • 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 密码
  • 再次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