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新冠疫情等病毒爆发,火灾、虫灾和气候变化等生态危机频发,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合作必要性。2020 年6月7日,中美专家学者汇聚“云”端,出席“中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围绕全球疫情与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理念与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两大主题,开展思想交流、搭建合作平台,共谋生态文明,探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
杨东平指出,人与自然如何实现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再次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推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青年责无旁贷。他介绍了丝路青年论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活动,以及相关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认为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主要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面临共同的机遇和挑战,承担着共同又有所区别的责任,应携起手来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把脉问诊、构建蓝图。
嘉宾演讲环节由西部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孟东军、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共同主持。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西方社会绿色GDP的提出者之一小约翰·柯布院士作了《生态文明需要一种整合性思维》演讲。他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人类作为一个更大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各种进步力量协同。要把人类知识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大力发展跨学科研究,对当前在全世界主流高校里盛行的条块分割式的专业化的知识教学和研究表示否定,认为不能习惯性地将思考问题建立在条块分割的学科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指出要把各种零碎知识整合在一起,实现部分与部分之间内在连接。尤其在生态文明研究方面,要通过多元和谐的整合性思维方式和视野来开展研究。同时,肯定了中国近年来取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称赞了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希望中国能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路径。天合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执行总监、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全球执行理事张海作了《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拥抱全球化生态合作》演讲,他指出,从“道法自然”到“天人合一”,从《地球宪章》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发展和保护”的命题持续进行探索。当今的疫情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使得人们发现唯有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的危机。因此,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拥抱全球化生态合作,是解决当今生态环境严峻问题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