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5日 18:05 en
×

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丝路百科杂志社

首页 > 丝路百科杂志社 >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永远的敦煌

时间:2025-10-31 18:30:32 点击:9749次

敦煌1.png

卢禹舜在敦煌写生

永远的敦煌,永远的莫高窟。

古国胜迹,文明伟业,人类瑰宝,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成果,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中博大坚韧、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上善厚德、不畏艰险和富于创新创造的精神力量。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在数千年的文脉传承发展中,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学习、借鉴中而不断地充实、饱满和丰富。以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风格将“伏羲始作八卦”衍化为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和对自然规律的孜孜以求,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和探索;将传说中的“夸父追日”衍化为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和以实际行动践行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有将“后羿射日”衍化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反复实践、久久为功的精神品格。此外,还有将“嫦娥奔月”衍化为探寻生命如何永恒的奥秘,将“精卫填海”衍化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民族品格。中华民族更会将具有民族文化智慧,具有浓郁民族文化传统和强烈时代精神,具有人民根本利益和人民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敦煌2.png敦煌3.png敦煌4.png敦煌5.png

苍茫、寂寥、广阔、荒凉、无垠、浩淼的沙漠和戈壁滩,莫高窟是这浩瀚沙漠中晶莹、璀璨的绿洲明珠,凝聚了文明古国绚丽多彩、用生命创造的灿烂辉煌,永放人类智慧光芒。但随着时光变迁,也有人为破坏,沧桑巨变。时光又绘出了它特殊的历史深沉和精神厚重。世界遗产,人类文明,民族瑰宝,全人类喜欢、热爱、敬仰。这是中华文明纯净的一片蓝天白云,是艺术创造永远能够播种深耕的一片广袤沃土,是天空和大地充满想象和梦幻的神灵世界。是人、自然、灵魂于一体的遥远的时间之浩淼和无垠的空间之广大覆天载地的自然大道之中的精神再造,以及“江、河所以为百谷之王者,能下之也。夫惟能之下,是以能之上”的上善若水。是深沉厚重的民族文化与多元、丰富的外来文明的融合,是悠久的五千年文明血脉(长江、黄河)和千千万万华夏儿女不朽创造的文化积累。是随着人类进步发展而创造性的精神存在的物质再现。是具有影响世界,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全人类奢侈地“日用而不觉”深邃幽冥的文明成果,是独具特色的佛寺建筑与佛教艺术融合一体的佛国净土。敦煌作为民族精神的文化艺术殿堂,从未失去过抚慰净化人的心灵,激励鼓舞人向善向上的进取精神。“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以其无比盛大和绚丽辉煌,数千年来衍化了太多形式语言和以时代与特定历史时期共同上演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宗教、文化为基础的艺术大戏。是人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寓言和神话,是体现天地精神的“论语”、“道德经”和佛典。是华夏文明古老的历史与开放的现实的文化象征,是全世界、全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奇迹。古丝绸之路以精神的富裕和崇高推动着横贯欧亚大陆的经济、贸易、文化的发展进步。“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新时代的敦煌更将焕发创新、创造的精神活力。敦煌是超越了时间、空间集大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胜迹,屹立千秋,仰之弥高。是天、地、人的伟大创造,承载了覆天载地,乾坤有续,宇宙无疆,江山留胜迹,我辈覆登临。敦煌在心,中国艺术精神传承永续。

敦煌6.png

以独具风格的石窟群和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等自然人文景观为内容,敦煌是美妙无比的极乐世界,是富足、和平、快乐自由的世界。这里的树上、草上都结满了美丽的浪漫主义想象。这里有象征着精神的飞天,衣裙飘洒、婀娜多姿、曼妙无比。这里有人与自然和谐的化身,温柔善良、美丽可爱的九色鹿在林间嬉戏。这里还有端庄微笑的菩萨,慈眉善目的佛祖,这是人类心灵的精神家园。结合本人多年以来个性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形式语言和图式结构为承载,以超越客观存在和物理关系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努力对莫高窟文化精神价值深入思考并为突显其文化传统的崇高在构图上给予充分考虑:努力深化主题,使生活与情感,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努力从文字描述的语境转向以美术的形式语言来理解认识敦煌,理解认识传统,理解认识时代:探索、丰富、完善个性化语言:努力从普遍关注转向对民族特性、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关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精神含量,强调提炼生活,深化生活体验,做到思想精深:努力从关注敦煌自然转向关注精神滋养和人文情怀,努力从关注题材内容的真实转向艺术的真实,尊重艺术规律:努力从对程式化语境的关注向探索、丰富、完善个性化语言方式转化,提高技术难度,强调艺术品质、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艺术本体研究,做到制作精良:努力从对共性的关注向个性化创新创造上转化,异于古人,异于前师,异于同道,异于彼此,超越自我。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将敦煌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而成为永远的敦煌。

作者:卢禹舜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此文刊载于《丝路百科》杂志2025年第8期


编辑、审校:《丝路百科》编辑部

×

欢迎登录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login
  • 手机号
  • 密码
  • 验证码
  •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 立即注册

×

欢迎注册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registered
  • 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 密码
  • 再次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