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13:08 en
×

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

首页 > 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 >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2021“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专题一“一带一路”建设引领教育国际化:中国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实践、案例、挑战与建议

时间:2023-04-14 10:27:02 点击:5620次
图片

《2021“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专题一

习近平主席提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高等教育在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尤其是丝路青年交流合作中既具有黏合剂、催化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又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润物无声”的人文交流属性。总体来看,不少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中国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系列顶层设计文件,对接沿线国家教育需求和合作意愿,互鉴先进高等教育经验,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和衔接,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学历学位互认、人才培养培训、建立合作机制和平台等举措,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了一批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持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提速发展,培养更多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素质丝路青年人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复苏和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也为“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厚植民意根基。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水平差异大,涵盖了发达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部分国家还饱受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气候恶劣、生态破坏的冲击,以及人口规模和结构、就业需求和就业创造的限制,因而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较为严重,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各国政、产、学、研各界仍然普遍形成了“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共识,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法规政策。从高等教育普及率指标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又可分为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三个类型。

精英教育指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1个,占沿线国家总数的15%),仅有少数适龄青年可以进入高校学习,呈现较为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除了卡塔尔外,其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教育发展基础薄弱,高校数量少且教育服务能力不足。例如,阿富汗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3.7%,仅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最高国家希腊的3.2%,这与该国多年来饱受战乱之苦紧密相关。另外,卡塔尔由于石油资源丰富,产业单一,过去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相对较少,加之受宗教、文化影响,女性受教育率偏低,造成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相对较低。但是,近年来卡塔尔资源型经济加速转型,以优惠政策和政府扶持引进著名外国大学建立分校,以此来提高本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

微信图片_20230424102442.jpg

大众教育指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9个,占沿线国家总数的40%),涵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合计拥有世界500强高校26所。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发展基础较好,更多适龄青年可以通过考试、推荐等方式获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普及教育指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3个,占沿线国家总数的45%),涵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合计拥有世界500强高校152所。除了蒙古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少、政局相对稳定而实现了高毛入学率,其余沿线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办学基础设施、教学科研条件、校园管理、招生就业等多处于优良水平,保证了该国适龄青年获得充分且可选择面较广的高等教育机会。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需求和主要进展

1. “留学中国”成为丝路青年新热潮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展露晨曦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深刻阐明中国将继续做好构建“四个伙伴关系”和扮好“三种角色”,大力赋能世界经济复苏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我们要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我们要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我们要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我们将进一步建设更加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和推进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并在世界和平建设、全球治理、国际秩序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许多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9.37万亿元,增长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降至15年低点,但中国作为少数几个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投资目的地,累计吸收外商投资1444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中国继续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2020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02亿美元,其中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

可以说,中国已成为外贸进出口、吸收投资、对外投资的主要经济体,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充分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巨大机遇和独特魅力,成为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丝路青年带来庞大的就业创业机会,中国成就、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也深刻吸引和改变着更多丝路青年,学习中国、借鉴中国、合作中国成为越来越多丝路青年的诉求,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中国”成为新热潮。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实习、工作的经历使他们具有“贯通中外”优势,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通”和民心相通的友好使者。

同时,按照坚持 “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方针,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来华留学招生、教学、管理、服务和就业的法规政策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链和服务链,提升了来华留学的吸引力,培养了一大批知华友华的国际丝路人才。

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市)前三位,而2005年全球来华留学生人数为14.1万人,16年增长了2.85倍。同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自2005年的3.3万人增长至2019年的21.51万人,增长约6.52倍。2019年在中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来华留学生的比重为54.1%,比2016年提高7个百分点。中国与俄罗斯双向留学交流人员规模突破10万人。上述数据表明,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数规模、增速均在持续扩大,且增速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2. 中国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人数逐年增长

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2018年增加4.14万人,增长6.25%,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2018年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19782019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德国、法国、日本、韩国、荷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高等教育发展良好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渐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重要目的地。2017年中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人数为6.61万人,比2016年增长15.7%,超过中国留学人员增速,其中国家公派3679人,涉及3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衔接与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

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签订上百份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教育合作协议、关系协定、联合声明、合作备忘录等,主要涉及学历学位互认、教育交流合作、师生流动、合作研究和教育基金合作交流等领域。

中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46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54个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埃及、哈萨克斯坦、波兰、泰国、印度尼西亚等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46.3%

中国已与4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95份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与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师生流动、合作研究和教育基金合作交流协议,比如中国与蒙古政府在教师志愿者选派、留学生交流、奖学金等领域分别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与以色列政府在高等教育政府部门合作、组建大学联盟等领域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双边、多边、官方牵头、民间自发组织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交流合作机制。

其一,中国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区域组织、高校联合举办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峰会等活动,搭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等政府间、高校间、社会组织间及跨机构间的合作平台,扩大教育开放,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对接、学科对接、课程对接、人才对接。比如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阿(10+1)高等教育合作研讨会、“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国际论坛、中蒙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中希(希腊)高等教育与研究合作研讨会等。

其二,中国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了一系列大学校长论坛,分享大学创新精神、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促进高校间交流合作,比如中以大学校长论坛、中印大学校长论坛、中印尼大学校长论坛、中波大学校长论坛、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中国—中亚国家大学校长论坛等。

其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建多个大学联盟,搭建学术资源共享平台和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联盟内教师、科研人员与学生交流机制,联合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丝路青年人才,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比如,2015年,在甘肃省政府的倡议下,由兰州大学发起,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7所高校联合发布了《敦煌共识》,在甘肃敦煌共同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目前该联盟增加到27国、173所高校,有效推动了联盟内大学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

再如,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包括7个国家的51所高校,旨在落实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间有关教育合作的内容。一是倡导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高校建立联合培养大学生、学分互认、学生互换、合作办学等交流合作机制,重点鼓励联盟内高校开展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颁发双方学历学位证书;二是支持联盟内高校及其科研机构在各领域开展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三是传承中国与中亚地区青年之间的传统友谊,利用联盟内高校的学科优势、科研力量,实施中国与中亚国家师生长短期交流与互访相关项目。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合作办学持续升温。“十三五”期间,中国教育部共审批和备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580个,其中本科以上办学机构和项目356个。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办学机构和项目1230个,中国国内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已超过30万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和沿线国家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和机制,中国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合作方。

4. 中国政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提供多样化奖学金支持

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引领来华留学教育、优化来华留学学历培养层次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向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成为中国国家战略人才和人脉储备的重要渠道。2016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前10位的国家依次为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越南、泰国、美国、老挝、韩国、哈萨克斯坦、尼泊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学生占比90%。另外,中国政府奖学金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2016年,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的硕博研究生比例高达69%,且近年来该比例持续稳定在高位。2018年,沿线国家有40700多名学生通过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学习,占到获奖学金学生总数的65%

随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和程度不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体系也在结构优化。比如,“一带一路”奖学金是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于2015328日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中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再如,20108月,第一届东盟与中国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并发表《贵阳声明》,提出:“中国政府将连续10年为东盟国家每年提供1万名学生的奖学金,总计10万名学生将获得中方奖学金。”到2020年末,该项目进展良好,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

另外,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也设立了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项奖学金项目。比如,甘肃省设立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每年划拨500万元,主要用于资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甘肃高校学习。北京市设立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每年拟支持32个项目,用于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来京学习。西南财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学生奖学金用于资助来该校攻读学位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熟知中国国情的财经精英。

(作者简介)

杨东平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
×

欢迎登录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login
  • 手机号
  • 密码
  • 验证码
  •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 立即注册

×

欢迎注册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registered
  • 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 密码
  • 再次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