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下一个金色十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11年多来,在谋划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站高谋远、胸怀天下,围绕“一带一路”的历史与现实、理念与行动、目标与路径、要求与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系统全面的论述,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宏阔实践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引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凝心聚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古代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蕴含着各国各民族正确的相处之道,引领着世界历史向前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要以丝路精神为指引,再现“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盛景,把中国同共建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一带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共建“一带一路”之所以得到广泛支持,反映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共建“一带一路”摒弃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
“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要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时代呼唤全世界青年团结一心,加强彼此了解、相互取长补短,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携手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
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不是口号和传说,而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应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表达方式,用世界人民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特别是根据不同文化和习俗,区分对象,在促进民心相通、增强文化共鸣上下功夫,坚持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相结合,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11年多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带一路”紧紧抓住了“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一步步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我国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共建国家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具体项目等方面的对接持续深化。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122条,跨国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交流环境。我国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14个自由贸易协定,2018年至2023年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从1.9万亿美元增长至2.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1%,贸易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持续深化。亚投行成员达110个,累计批准项目近300个,累计批准融资总额达537亿美元,大大提升了“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与金融互联互通水平。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旅游城市联盟等6家联盟已吸纳667家成员单位,连续举办7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深化共建国家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共建国家民众的交往与合作,建立起友谊和信任,并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可以说,共建“一带一路”是泱泱大国庄重承诺的回响,是惠民生、得民心、利天下的希望之光,也是共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恢弘乐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近年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指导原则,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科学布局和动态优化相结合、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相结合,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这一重要要求,具有很强的战略思维、安全意识、系统观念和国际视野,为新形势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战略性思路和指引。
作为丝路青年施展才华、放飞梦想、共享共创共赢的高端青年国际交流平台,丝路青年论坛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遵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教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当好“一带一路”青年使者,挺膺担当、尽己所能,积极奔走、多方呼吁,广泛组织留学生、青年学者、中外企业员工等青年群体开展团结联谊,开展有关实践和理论问题研究,持续为丝路青年拼搏奋斗加油鼓劲、铺路架桥,更好把广大丝路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努力汇聚起合作共赢的青春伟力,助推落实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审校:张红霞
编辑:岳零然
监制:杨东平 徐志强 蒋 涛
执行总编辑:史志钦
执行副总编辑:季昌仁
丝路百科杂志社理事长:白庚胜
丝路国际智库理事长:杨邦杰
丝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顾伯平
丝路百科杂志社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徐宝锋 崔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