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合影)
9月9日下午,《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发布会暨丝路青年双碳行动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丝路百科杂志社理事长白庚胜,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丝路百科杂志社学术委员于洪君,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丝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顾伯平,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丝路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许进,中国国际商会党委副书记刘振华,原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博士生导师洪向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副主任、丝路百科杂志社执行总编辑史志钦,中国国际商会综合业务部副部长汲琳,丝路青年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丝路国际智库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丝路百科杂志社执行社长杨东平,人民出版社政治一部副主任刘敬文等领导、专家、企业家、丝路青年代表参加活动。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讲话)
刘晓峰在讲话中指出,《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集中反映了丝路青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丝路青年命运共同体的阶段性成果;“丝路青年‘双碳’行动”则是丝路青年以新发展理念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丝路青年命运共同体的切实行动。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思想上是一致的,都很有意义。他说,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青年大有可为的时代机遇,应该奋勇担当的历史责任。“丝路青年‘双碳’行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从各类建筑到交通运输,从工业生产到社会民生,从工矿企业到日常生活,从城市发展到乡村振兴,到处都有青年为实现“双碳”目标有所作为的机遇,建功立业的舞台。
(丝路青年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丝路国际智库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丝路百科杂志社执行社长杨东平致辞)杨东平在致辞中介绍,研究和编写“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是举办“2017丝路青年论坛”之初就确定的。在有关领导、专家的支持下,经过认真艰苦的努力,今天终于实现了。《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是丝路青年论坛发展的新的起点,标志着丝路青年论坛活动将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他诚邀各位专家、领导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把这本“报告”做得越来越好。杨东平说,习近平总书记9月6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党中央的部署,使“丝路青年‘双碳’行动”的方向更加明确,我们的信心也更加坚定,广大丝路青年将充分发挥青春的才智和创造力,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伟大进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刘振华在致辞中说,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丝路青年已成为热点词汇,共建“一带一路”赋予了当代青年机遇和挑战,责任荣光,同时也为沿线各国青年增进了解,深化友谊,展现风采,追求梦想,搭建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丝路青年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日益紧密的交流和合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和长期任务。丝路青年是落实“双碳”行动的生力军,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学习生活,为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的科研、生产和社会活动创新绿色技术,打造绿色产品,传递绿色能量,塑造绿色品牌,推动构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把青春的蓬勃动力转化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引擎,我们期待并相信,《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将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年,在落实“双碳”目标,共建美丽家园的行动中戮力奋发,勇毅前行,为我国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让“一带一路”成为绿色之路、低碳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民出版社政治一部副主任刘敬文介绍《报告》的出版情况)刘敬文从政治站位和出版专业角度对“报告”思想内容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主题聚焦青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选题具有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不但站位高、视野开阔、理论阐述有深度,而且可操作性强,案例多,接地气。三是内容充实,非常厚重,也非常专业。作者功底扎实、论证充分、说理透彻、语言流畅,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主编于洪君作主题发言)

(《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主编史志钦介绍书的基本内容)
《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主编于洪君、史志钦介绍了“报告”的产生背景、思想内容和研究编写过程。
《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由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组织研究编写,蒋正华、白庚胜、于洪君作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报告”以“‘一带一路’青年命运共同体与青年担当”为主题,聚焦梦想、责任、担当、合作、共享五大关键词,包括主报告、专题报告两大板块,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丝路青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波澜壮阔的奋斗诗篇,为丝路青年了解、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翔实的方向、路径和指南,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针对性的决策参考。“报告”还从五个方面提出丝路青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丝路青年命运共同体的建议。这个“报告”的价值不仅仅限于青年自身,也有利于整个“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报告”计划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和研究,持续为读者描绘波澜壮阔的“一带一路”青年担当、青年实践、青年创新的青春画卷。
(《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白庚胜顾问做《报告》评述)《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顾问白庚胜对“报告”成果进行评述。他用四句话说明了“报告”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句话,这个报告聚焦青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抓在了点子上。“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伟大工程,得靠一茬一茬人的接续奋斗。青年代表着世界的未来,也代表着“一带一路”的未来。所以,这个“报告”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价值很大。第二句话,这个报告紧紧围绕“构建丝路青年命运共同体”主题,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切实行动。这里说的“丝路青年”,不只是中国的青年,也包括“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年。其主是有智慧,有创新,有担当,有胸怀。第三句话,现在,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成果很多,但系统研究、阐述和分析青年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独特价值、创新实践、问题建议和规律性的成果不多。这本“报告”填补了“一带一路”研究的空白,将成为一个体系化的、持续性的成果,并讲不断完善。第四句话,报告的研究编写团队提出,要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和研究,连续描写波澜壮阔的“一带一路”青年担当、青年实践、青年创新。就是说,这个“报告”要长期地做下去。这种精神值得敬佩,这种干劲令人感动,后续成果也非常让人期待。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是献给二十大的一份礼物!

在丝路青年双碳行动圆桌论坛上,来自“一带一路”国家青年代表爱莎、罗伊德•兰德尔和我国青年代表万江红、杨镇宇、纪敏佳一起宣读《丝路青年“双碳”行动倡议书》。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锭明、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开虎、北京绿色设计促进会会长薛红星、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张闻素、北京安兴高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江红,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城市低碳发展实践、地球生态保护、碳中和革命、绿色低碳设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碳中和逻辑与可持续发展、为世界和后代保护蓝天等专题发表演讲。
论坛还举行了青年企业家对话,围绕着“青年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机遇”这个青年企业家和创业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著名建筑设计师、愿景集团副总裁江曼,青云合一双碳基金合伙人卢琦,北京安兴高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晓芸,合一投资董事总经理赵贞,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就如何在建筑领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绿色低碳创新成果如何成功转化、“双碳”领域项目如何鉴别把握及投资引资、怎样进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问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顾伯平做总结讲话)顾伯平在总结讲话中说,这是一场高效率的、非常丰富的思想与行动的盛宴。感谢专家和企业家的积极支持和奉献,希望大家以更好的新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活动由《财经》杂志社社长助理修思禹主持,丝路国际智库主办,中国国际商会指导,丝路百科杂志社、中国国际商会综合业务部承办。央视网同步直播。
审校:张红霞
编辑:岳零然
图片:张一博 胡乔
供稿:季昌仁 罗靖
执行副总编辑:季昌仁
监制:杨东平 徐志强 蒋涛
丝路国际智库理事长:杨邦杰
丝路百科杂志社理事长:白庚胜
丝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顾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