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不仅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我国对外开放开辟了广阔前景。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中亚的心脏”,地理上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位置。中乌共建“一带一路”十余年来,两国政府、企业和民间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稳步推动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共建目标。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现场
一、中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成就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国家,积极同中国开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政策沟通、加强设施联通,促进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增进民心相通,进而拓展健康、数字、绿色等新领域合作。中乌共建“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在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就,也为下一阶段中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政策沟通: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战略支撑
中乌两国一直以深化政治互信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就在2013年9月9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第三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与时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举行会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简称《条约》)。《条约》从经贸往来、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布局、人文交流等五个方面规划了中乌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2016年6月,中乌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乌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提供了战略性支撑。2017年5月,中乌发表《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一致决定深化真诚互信、合作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双边合作。2024年1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耶约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决定发展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迎来新的更高起点。不断深化拓展的双边关系以及签署的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都为推进"新乌兹别克斯坦”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合作,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设施联通: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提升立体互联互通新高度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双重内陆国,基础设施落后,“陆锁国”发展为“陆联国”是乌兹别克斯坦长期以来的发展愿景。借助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乌兹别克斯坦大力推动其“铁路空”一体化交通网络组建,并有序推进石油、电力、天然气等领域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利用5G技术,搭建光缆、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共联。截至2024年11月,中乌合作在建或已建成使用的基础设施项目超过50个,涵盖电力、交通、通信等基建联通领域。全线贯通的中吉乌公路,大大缩短了从乌首都塔什干到中国边境的时间,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新线路的开通,将使每吨货物运费较此前减少300~500美元,一年运费支出就可节省250万美元左右。2024年6月,中吉乌铁路的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三国元首视频祝贺协定签署。中吉乌铁路建成后,中国可通过铁路直通吉乌两国,无需绕行俄罗斯,也使其成为从中国运输货物到欧洲和中东的最短路线,较目前缩短约900千米,用时节省7至8天,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
中国能建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现场
(三)贸易畅通:多领域拓展经贸往来以打造双边经济合作新空间
中国连续数年均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投资来源国。中国对乌累计投资额超过210亿美元,目前约有3500家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业务,涉及石油、铁路、农业和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中国投资者仅在锡尔河州就建立7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为当地创造4000多个就业岗位,仅2023年锡尔河州就吸引近2.5亿美元的中方投资。
中乌经济互补性强,贸易潜力巨大。乌兹别克斯坦以进口中国的纺织服装、机械设备、化工产品为主,中国则主要进口乌农产品。根据Brown提出的贸易强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TII)理论,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同中国的进口贸易强度最高。两国农业部门沟通紧密,贸易壁垒逐步消除。乌兹别克斯坦已获准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有16种,包括樱桃、瓜类、辣椒等。根据乌兹别克斯坦统计署网站消息,2023年中乌双边贸易额达到14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3.2%,中国占乌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1.3%。在中乌双边贸易额显著增长的同时,绿色发展、数字化合作也已成为中乌新的经济增长点,中乌双边贸易合作领域不断拓展。2021年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落地建成,园区占地面积230多万平方米,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等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以及跨境种植,为国内涉农企业搭建起科技示范、贸易往来和产能合作的服务平台。
(四)资金融通:跨境资金流转结算以开辟双边金融合作新通道
乌兹别克斯坦高度重视吸引外商投资,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乌产能合作提供广阔空间。乌计划新建100个小工业区,积极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同时加速推进本国货币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的进程。自2019年8月开始,乌兹别克斯坦商业银行开始向自然人出售外汇现金,苏姆已初步实现可自由兑换。
2019年8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对外经济活动银行成功签订总金额5亿元人民币的中乌人民币贷款合同,填补了双方在人民币融资领域合作的空白。截至2022年8月末,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与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成员行——乌兹别克斯坦外经银行合作开展9笔授信合作,累计发放6.46亿美元和4200万元人民币,支持了当地550余家中小企业发展。2024年11月,中国进出口银行成为我国首家在乌设立分支机构的中资银行。中国一中亚峰会期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乌兹别克斯坦外经银行签署了首笔人民币信贷额度框架协议,进一步推动两国企业能源、工程承包等领域合作,为推动多双边金融、经贸合作走深走实提供了资金保障。
(五)民心相通:深层次科技、人文交流以拓展民间外交新途径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民间友好,两国交往源远流长。2024年1月,中乌百校论坛和“乌兹别克斯坦文化日”等系列活动在中国举行,在乌孔子学院有序运营,汉语被列为乌兹别克斯坦中小学课程第二外语。“乌造型艺术和民间实用艺术展”,每年都吸引数十万名中国游客参观游览。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中乌携手组成联合考古队多次对明铁佩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获取大批重要考古资料。2021年,在中乌联合修复组的努力下,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再现往日荣光,这一古城修复项目也成为中乌双方推动交流互鉴、民心相通的缩影。此外,中国还不断推进两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项目合作,以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为依托的中乌医药科技城,为乌培养了大批懂得中医药理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增进了当地百姓对中医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揭牌现场
(六)新领域合作:健康、数字、绿色发展成为中乌合作新引擎
2023年11月24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提出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新领域合作等六个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制定的《2030新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战略》,也加大了政府在卫生健康、数字化服务、绿色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与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形成了战略对接。
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提出“健康丝绸之路”理念,开启了与共建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的卫生合作。疫情期间,中国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物资援助,派遣专家组协助抗疫,为构建中乌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作出贡献。在数字合作方面,中国华为公司长期服务于乌兹别克斯坦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工作。2019年华为公司与“Ucell”和“Uzmobile”合作进行首次全面5G信号测试,助推乌兹别克斯坦数字化转型。由中国葛洲坝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是中乌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标志性项目,于2023年12月27日首期400兆瓦并网发电。该项目是中资企业在中亚地区投资最大的光伏项目,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后,每年发电量可达24亿千瓦时。项目建成和运营期间为当地提供约1600个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当地的用电压力。
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特变电工驻乌办事处,电力工程师在讨论研究即将开工的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500kV变电站项目规划设计图
二、中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十余年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有序推进,成绩斐然。但作为中亚地区地理面积第二、人口总数第一的大国,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国外环境错综复杂,中乌共建“一带一路”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资源储备问题制约中乌产业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近100种。根据《乌兹别克斯坦2020—2024年地质行业发展规划》,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铀和煤等能源矿产探明储量分别为1.781亿吨、22399亿立方米、9.67万吨和19.5亿吨。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被形象地概括为“四金”,即黄金、“白金”(棉花)、“乌金”(石油)、“蓝金”(天然气)。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乌兹别克斯坦对能源的消耗与日俱增,乌油气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24年上半年,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开采量为36.46万吨,同比下降6.8%;天然气开采为223.6亿立方米,同比减少12亿立方米,下降5.1%。从2014年开始,乌兹别克斯坦开始从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口煤炭,以满足国内快速发展的工业对能源的需求,经济增速放缓,GDP总量甚至一度下降,出现“荷兰病”倾向,也影响到中乌的产业合作。
(二)资金融通障碍限制中乌基建投资
2023年8月,乌兹别克斯坦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14%,商业银行1年期苏姆贷款利率为27%~33%,美元贷款利率在12%~14%。高融资成本、尚未形成的苏姆与人民币直接兑换机制,使得外资企业一般不选择在乌当地融资,影响了乌兹别克斯坦金融市场化的进程。此外,乌兹别克斯坦的市场经济还处于成长初期,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仍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表现为政府部门过多干预,执法主观性强,地方政府对政策的解读和执行尺度不一,造成政策落实不到位,时常引发行业纠纷,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截至2024年4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公共债务规模达353.42亿美元,其中外债规模约294.57亿美元,占比83%;内债规模58.85亿美元,占比17%。在汇率波动、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乌偿债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也使得乌筹债难度上升,制约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三)邻国矛盾不利于建设和平稳定的合作环境
乌兹别克斯坦处于传统地缘政治概念下的“世界岛”的中心,大国博弈形成“错位竞争”,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复杂。乌兹别克斯坦水资源严重不足,境内仅有锡尔河和阿姆河两条较大河流,但流量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当地用水需求,需要依赖上游国家吉尔吉斯斯坦。但吉尔吉斯斯坦在修建水利设施的方法上,对上游河水流量进行限制,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吉乌两国关系紧张。近年来,乌吉两国就爆发过多次水资源引起的冲突。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长期存在“瑜亮情结”,历史上两国因边界划分、民族政策、贸易问题摩擦不断,影响着地区安全。而两国在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上分歧更甚。哈乌两国领导人在宣扬本国成就时也往往带有贬低他国的感情色彩,形成无形中的政治较量,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如乌兹别克斯坦的货物进出口的运输需经过哈萨克斯坦,而因两国间的矛盾常常出现不予按时过境的情况。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上合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门
三、中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路径
2024年1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访华期间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中乌决定发展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政策沟通为保障,两国签署了15份涉及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减贫发展、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协议,明确了未来中乌合作的重点方向。
(一)以建设立体互联交通网为重点,共建畅通之路
作为双重内陆国的乌兹别克斯坦更需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现与周边国家的高水平互联互通,推动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经济上的联动发展。目前开通运行的通往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线仅有中亚班列、渝新欧班列两条铁路线,空中航班数量也较少,远远无法满足乌兹别克斯坦向外发展对交通运力的要求。中乌未来一个阶段的合作重点是打造中乌立体互联交通网络。中吉乌铁路是中乌未来互联互通合作的重要切入点,中吉乌铁路不仅能缩短中乌、中欧班列的运行时间和里程,实现与中国西向铁路通道的更深层次联通,而且能将乌兹别克斯坦打造成为中欧货物往来的陆上枢纽。通过开辟空中新航线与铺设地下油气管道,乌兹别克斯坦将与周边国家建成地下、地上、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互联交通网,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
(二)以新能源合作为突破口,高质量共建绿色之路
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结构仍以传统能源为主,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低,整体建设速度缓慢,亟待开发绿色新能源。而得益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乌兹别克斯坦光照充足,日照时数长,西北部沙漠广布,待开发面积广阔,光伏产业前景巨大。乌兹别克斯坦想要避免“资源诅咒”问题,势必要对能源进行结构性调整。乌兹别克斯坦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签署能源合作战略协议,提升本国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着力打造光伏、风能、核能等多元一体的能源驱动格局,推进形成绿色牵引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以产能合作为基础,共建互利共赢的繁荣之路
产能合作是中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向。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完善国内营商环境,制定优惠政策,设立更多中乌产能合作工业园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吸引外资。中乌合作共建的鹏盛工业园区是中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享受乌兹别克斯坦的免税优惠政策。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现有政策是在乌投资额为30万~300万美元,免税3年;若投资额为1000万美元以上,享10年免税政策。园区的建设对拓展当地产业链、促进就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为当地创造40%~50%的外汇收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新闻局表示,中乌两国计划将双边贸易额从2023年的140亿美元增至200亿美元,进一步扩大中乌产能合作。
(四)以“小而美”民生项目为抓手,共建幸福之路
“一带一路”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基础。中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最关键的是要让两国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因地制宜建设的鲁班工坊、"光明行”“万村通”等“小而美”民生工程,已经架起了两国民心相通的桥梁,能让两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乌兹别克斯坦还以举办“中国文化日”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建立点对点的民间友好型交流城市,以城市友善互助,带动两国友好相交。截至2024年7月,中乌共建立了17对友好省州和城市,有效促进了两国民心相通。
2024年12月2日,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九大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由发展导向到发展与规则并重导向转变,为中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根本遵循。过去十余年间,中乌两国依托上合组织、亚信会议等多边合作机制,成功构建起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健康、绿色、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未来,中乌两国将继续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引领下,构建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体制机制,推动中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华章。
作者:王志民,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赵桐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经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法创新与成效评估研究”(项目批准号24VSZ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此文刊载于《丝路百科》杂志2025年第1期参考文献:
[1]吴焰,张晓东.中吉乌国际公路货运正式运行——中亚再拓一带一路通道[N].人民日报,2018-02-27(03).
[2]阿卜杜热伊木·阿卜杜克热木,阿斯耶姆·尤力瓦斯,布娲鹣·阿布拉.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格局及效率研究[J/O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5[2024-12-04].http://kns.cnki.net/kcms/de tail/11.3513.S.20240717.1324.002.html.
[3]中国新闻网.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累计投资额超210亿美元[EB/OL].(2024-11-28)[2024-12-04].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4/11-28/10327265.shtml.
[4]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在上合银联体框架下发放146亿美元贷款[EB/OL].(2022-09-14)[2024-08-12].https://www.cdb.com.cn/xwzx/mtjj/202209/t20220914_10212.html.
[5]新华网.中企在中亚投资的最大光伏项目首期400兆瓦实现并网发电[EB/0L].(2023-12-29)[2024-07-22].http://www.news.cn/world/20231229/87f5aca1842445d89c6e809c94352d1f/c.html.
[6]何子鑫,张丹丹,曹积飞,刘明义.乌兹别克斯坦矿产资源现状与投资环境分析[J].中国矿业,2020,29(02):26-31.
[7]乌兹别克斯坦报纸网.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产量持续下降[EB/0L].(2024-07-24)[2024-12-02].https://wap.stockstar.com/detail/IG202408120002718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国别合作地区指南之乌兹别克斯坦(2023版)[R/0L].(2024-07-19)[2024-08-12].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
[9]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乌兹别克斯坦公共债务规模达353亿美元[EB/OL].(2024-06-17)[2024-10-30].https://www.investgo.cn/article/gb/tjsj/202406/726444.
html.
[10]曾向红,王子寒.“错位的竞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互动新态势[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4(06):1-26.
[11]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拟将两国贸易额提高至200亿美元[EB/OL].(2024-01-24)[2024-12-02].https://sputnik news.cn/20240124/1056601365.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同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EB/0L].(2024-10)[2024-12-02].https://www.mfa.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
编辑、审校:《丝路百科》编辑部